B2B平臺無法靠燒錢補貼換來客戶粘性,也燒不起;
平臺價格無法真正透明(為避免同行壓價搶貨,以及不同量級的客戶對價格的要求并不一樣,還有線上定價與原有線下銷售價格體系的沖突);
用戶習慣還需要較長時間改變,例如客戶操作人員不愿把企業ERP系統中已有的信息到貨代系統平臺上再次錄入一遍,仍然習慣于通過郵件或QQ發送托書booking;
對于撮合式平臺來說,其最大的價值在于導流,然而撮合式平臺又最容易發生一次性交易,即一旦交易成功且客戶認可了這個供應商的服務,后續的業務就完全可以直接對接,沒有必要再通過平臺了。除非平臺擁有某種核心價值,讓交易雙方不能輕易離開,類似支付寶之于淘寶;
打造大一統的操作平臺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,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來看,可能涉及的系統至少包括貿易管理系統、訂單管理系統、貨代操作系統、運輸管理系統、倉儲管理系統、報關系統等。每個系統的側重點各異,而不同系統之間的信息,是按操作流程的時間先后順序,由不同環節分別產生或輸入,環環相扣形成操作鏈,彼此無法相互取代。對于同一票貨物,即使部分內容可以共享,但仍然面臨主分單信息的不同、中英文信息切換(提單、艙單)等難題,系統和系統之間缺乏有效對接;
所謂的信息孤島大多數是由于政府部門及行業主管機構(海關、商檢、港口、碼頭、船公司等)之間缺乏統一協調所致,即不是沒有信息,而是信息過于分散。如果不能自上而下地開放信息接口,靠平臺企業自己很難徹底打通,而通過人工方式雖然也可以實現貨物運輸狀態的可視化,對客戶來說也具備一定的價值,但從整個供應鏈的角度,效率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;
運價和艙位最終是被船公司/航空公司控制的,貨代平臺的定價等運營策略不能影響到他們的利益,否則必然會遭到無情封殺;另一方面,船公司推出直接在線訂艙平臺已是大勢所趨,馬士基、CMA等公司已經走在了市場的前面,僅以在線價格展示、比價、網上訂艙為平臺賣點將失去競爭力;
貨代平臺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是做配套,提供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、門到門、倉儲分揀、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,尤其在現階段,中小進出口企業的貸款難、貸款貴問題是客戶的更大痛點,適合行業特點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仍在摸索中。